当孩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即使经过多次补课也未见成效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和她的女儿琪琪。自琪琪上小学以来,她的数学成绩几乎从未及格过。
朋友尝试了多种方法,比如报名课后辅导班和一对一家教,但收效甚微。
看到我自己的孩子不用额外补习也能取得好成绩,我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可能这就是智商问题,我女儿天生就不适合学数学。”
令我惊讶的是,她甚至在女儿面前说过这样的话。
今年夏天,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耍和做作业,我也借此机会了解了琪琪的数学学习情况。
我发现琪琪数学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首先,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例如,当我和两个女儿一起做作业时,有一道数学题她们都不会。我给她们讲解后,我的女儿很快就能明白,只需要稍微提醒一下就行。然而,琪琪即便我们把题目分解得再详细,解释得再多遍,她也难以理解。
这显示出她在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存在差距。因此,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佳时,不应一味指责孩子不聪明或不够努力,而应耐心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比如,可以通过解决逻辑问题、玩棋类游戏、参与辩论等方式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其次,认知差异我曾经查看过琪琪的数学作业,发现她错误的题目类型都很一致,比如元角分的换算、时间、长度、速度等单位的转换。这类题目对她来说是最难的。
然而对于我的女儿来说,这些知识点是最简单的,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表明,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授给琪琪。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孩子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
第三,基础知识薄弱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建好数学这座高楼,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然而,琪琪在数学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薄弱。比如,计算频繁出错,做应用题时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对分数、小数、百分比等概念模糊不清,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无法解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发现哪里薄弱就重点补救。不要像琪琪一样,暑假报了私教一对一,结果基础知识一点没补上,全都在赶四年级的进度,结果得不偿失。
第四,学习态度不正确我发现,每次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在给她讲解时,如果她听了好几遍还理解不了,就会下意识地说:“我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每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朋友在她面前说的那句“或许她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我认为是朋友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女儿,导致她也认为自己学不会数学是因为天赋不足,从而缺乏持续努力和改变的决心。
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而琪琪的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只会削弱她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导致陷入恶性循环。不要在学习上打击孩子、与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逐步扭转孩子对数学学习的错误认知和消极态度。
第五,辅导班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我朋友从琪琪二年级开始就请了一对一私教,但现在四年级了,两年下来,琪琪的成绩还是十次有八次不及格。
傅雷曾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提到:“技术需要时间慢慢提高,但没有好的方法,一辈子也不会有进步。”
我觉得一个老师教了孩子两年数学,如果成绩没有明显改善,那教学方法肯定有问题。虽然我提醒过朋友换老师,但她认为这个老师脾气好、态度好且收费不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和公式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抽象思维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为家长,若想孩子学好数学,至少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
否则就会出现上述家长所说的“不管怎么补课,孩子数学成绩都不行”的现象。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