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除了吃就是睡,也能保持10%的体脂率,人类为什么不行?

996、007、打工人儿,咱人类绝对是动物界最拼命的劳模了,不仅得为了碎银几两拼命干活,还得想着法儿锻炼身体。你瞅瞅咱们的近亲黑猩猩,那生活才叫一个滋润,不是摘果子就是晒太阳,要不就梳梳毛,睡个美容觉,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科学家们观察发现,黑猩猩每天也就溜达个3公里,爬个100米不到的树,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了。大猩猩、红毛猩猩更是懒得动弹,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四肢发达,为啥咱们人类不动弹就不行呢?难道说人类进化就是把自己往“地狱模式”里逼吗?

要说这个问题,咱得把时间倒回700万年前。目前考古学家挖出来的最早的人类,也是咱们和黑猩猩最近的共同祖先——乍得沙赫人,虽然现在只剩下个脑袋瓜子、下巴和牙齿的化石,但专家们猜测,人家那时候就已经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而且吃的都是瓜果蔬菜、植物根茎啥的,妥妥的养生达人。到了2000年前后,科学家们又挖出来了一些地猿的骨头,包括胳膊腿、脚趾头啥的,这下可算实锤了,那时候咱们祖先已经能直立行走,而且还能用灵活的脚趾头在树上爬来爬去,简直就是地面、树上两开花。

时间再往前推个几百万年,来到大约4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腿脚已经进化得更适合走路了,就拿咱们熟悉的“露西”来说吧,她老人家的双脚结构和现代人已经很接近了,五个脚趾头都整整齐齐地往前长,不像现在的黑猩猩,大脚趾头还和其他脚趾头分家,方便抓握。而且,从腿长、骨盆和脚印化石来看,露西和其他南方古猿的亲戚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活动,还能走个长途啥的,走路姿势跟咱们也差不多。

不过,直立行走虽然方便,但对咱们人类来说也不全是好事儿。比如说,和黑猩猩比起来,咱们人类的前交叉韧带更容易受伤,这是因为黑猩猩直立的时候腿是弯的,可以用腿部肌肉来分担身体重量,而咱们人类直立的时候只能靠骨骼硬扛着,所以猛跑的时候急刹车或者突然转弯,前交叉韧带就很容易因为受力过猛而“咔嚓”一声断了。再比如,咱们的椎间盘其实更适合四肢着地走路,而不是直立行走,所以腰间盘突出才会成为人类的“专属病”,这些问题可都是直立行走埋下的“雷”。

所以说,直立行走虽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步,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对咱们人类来说,更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因为从那时候开始,咱们的祖先终于学会了使用工具,捕猎动物,还能跑到更远的地方去浪了,这也让咱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肺活量更大了,脖子上的韧带更结实了,身体协调性也更好了等等。其实,从700万年前到200万年前这段时间,人类经历了从爬行到行走,再从行走进化到奔跑的巨变,咱们总是强调直立行走的重要性,却常常忽略了奔跑带来的改变。

首先,自从学会了奔跑,咱们祖先的捕猎方式就变了,吃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了。他们会先慢跑跟着猎物,然后突然加速狂追,把猎物赶进事先布置好的陷阱里,或者在奔跑过程中直接投掷武器击杀猎物。

其次,为了适应奔跑,人类的脑袋后面还进化出了一条特殊的颈韧带,这条韧带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没有,它的作用就是保证咱们在跑步的时候脑袋不会晃来晃去,保持稳定。

前面两点都是好事儿,但第三点对咱们现代人来说可就不那么友好了。因为人类在奔跑的时候消耗的能量比走路要多得多,为了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一方面需要在运动和消耗之间找到平衡,另一方面还得储存脂肪作为备用粮,而储存脂肪正是咱们现在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说句扎心的话,咱们人类无论是长时间坐着不动,还是缺乏运动,身体各个部位,包括器官、骨骼、大脑等等都更容易出问题,说到底就是咱们还在用石器时代的身体过着现代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匹配。但换个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今的文明,也是因为咱们的身体构造发生了改变,心智和智力也跟着进化了,所以说,咱们人类一直在用并不完美的身体不断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