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从小就对教师有畏惧感,即便长大后成为家长,依然在与教师沟通时感到害怕。因此,当需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时,常常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应该询问,如何开口,以及该问些什么。
要与教师有效沟通,请牢记以下几点建议,你将成为一位高情商的家长,轻松应对各种交流场合。
1、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并不能时刻查看手机。作为家长,我们同样不希望看到教师在回复消息的同时还需上课。若发送信息时恰逢上课时间,教师将无法即时回应,这可能让家长产生诸多不必要的担忧。因此,如果仅是日常问候,无需急于通话或期待立即回复,建议避开午休及早晨、晚间时段,选择正常工作时间发送消息即可。如需深入交谈,应了解教师的空闲时间。通常情况下,负责任的教师会关心学生福祉,若家长礼貌地提出讨论孩子问题或寻求帮助,教师通常会乐于交流。
此外,家长会或节假日都是良好的沟通时机。利用这些机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围绕孩子的问题展开积极互动。
2、明确沟通内容与教师沟通应有明确目的,避免无意义的抱怨或闲聊,或者仅为了拉近关系而频繁打扰,尤其在教师忙碌时。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使教师难以回应。
因此,带着具体目的和问题与教师交流,并且最好一次只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避免广泛且模糊的提问。首先自我介绍:“XX老师,您好,我是XX同学的爸爸/妈妈。”首次沟通时要记得自我介绍。然后清晰陈述问题:“最近XX在家里有憋尿/咬人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在幼儿园他的表现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意图。
3、注意沟通态度无论是询问成绩、表现或是解决孩子在学校的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沟通目标:我们是为了了解真相、知晓孩子的在校表现,还是寻求解决方案……无论哪种情况,都应保持冷静,既不必过度谦卑,也要尊重教师。
毕竟,没有人喜欢被“质询”,教师也不例外。友善的交流能促进更好的回应。如果双方一开始就对立,问题可能会恶化。无论教师的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应保持镇定,询问原因甚至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但要避免情绪化。
4、使用有效的沟通句式即使内心尊重教师并希望进行良好沟通,有时表达出来的话也可能引起误会。为了确保言语得体且有成效,可以尝试以下沟通技巧:
自我介绍:
XX老师,您好,我是XX的爸爸/妈妈。感谢未来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有您的陪伴。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沟通,我们将全力配合。
XX老师,您好,作为XX的爸爸/妈妈,我们在教育方面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有哪里做得不好或需要我们的配合,请及时告知我们。
倾听:
当教师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无论好坏,可以这样回应:复述老师说的关键信息+不评判对错+梳理问题。
附和:
复述并赞同教师的观点+分享个人感受。
解决问题:
描述现状+困难+解决办法。
夸赞孩子/教师:
说细节+谈感受+赞美。描述场景+分享感受+称赞。
道歉【关闭过去+承诺未来】:
遇到问题不仅要说“对不起”,还要提出解决方案。例如:“确实,这次是我们家孩子做得不对,对此深感抱歉。我们会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请问您有何建议帮助我们引导孩子改善?”
大方承认错误并表明愿意改正,同时请求教师的建议。“我们会在家中加强指导,但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欠缺经验。老师是否有好的建议?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
拒绝:
面对学校的一些亲子作业要求,如果因时间紧张、任务重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可直接向教师说明:“目前实在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因为……这是我的建议(提供解决方案)。”
了解孩子表现:
直接进入主题,关注细节。如果对孩子在家的某些行为(如频繁尿湿衣物)感到担忧并想在幼儿园中了解情况及改进方法时,可以先提及孩子在家的表现:“XX老师,孩子周末在家还不能自主如厕,经常玩着玩着就尿湿了。不知道在学校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给您带来不便了吗?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教教我们吗?”
若想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或纠正不良行为:“老师,孩子近期有无表现出色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在家中也能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指导。”
如果孩子提到在学校受到伤害:“老师,孩子回来说肚子疼,说是上厕所时XX同学打了他的肚子。不知道您是否看到了相关情况?因为不确定孩子说的‘打’是不小心碰到还是比较用力的打击。”
有效沟通的基础在于双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使用指责或质问的语气。理解教师的努力,同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疑虑和问题,专注于寻找解决方案而非仅仅关注问题本身。无论是面对面交谈、电话沟通还是在线交流,我们和教师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最佳利益。不要轻易将自己、孩子与教师置于对立面,掌握分寸感并学会如何与教师有效沟通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程,也是孩子的幸运。